查看原文
其他

详解新冠从感染到治愈的全过程 | 一线医生解读

王峰 笔记侠 2020-09-12



内容来源:2020年2月16日,在高山大学和更新学堂联合出品的《科学公益直播》007期中,达尔文集团特聘专家、北京朝阳医院援鄂医疗副队长王峰进行了主题为“前线经验,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知识”的直播。笔记侠作为出品方,经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高级笔记达人小酷
 封面设计&责编 | 丽丽
第  4577  篇深度好文:11558 字 | 20 分钟阅读

公益直播笔记•文化生活


本文优质度:★★★★★+    口感:糖醋排骨


笔记君说:


王峰,达尔文集团特聘专家、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北京朝阳医院援鄂医疗副队长,1月27号作为援鄂医疗队到武汉参加志愿工作。目前和团队在协和医院的西院区隔离病房工作,现在已经工作21天。

今天,他把工作上的感想,以及对疾病的认识分享给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够更多地了解目前的疫情。


 一、最新走势


这次疫情大家都很清楚了,从12月中下旬开始逐步进入公众视野。


最早仅仅是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这个很小的范围内有聚集性病例,之后逐渐出现了社区传播,才走入公众的视野,播散范围逐渐增大,到最后变成了一个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受到影响的事件。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中国以外的24个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影响。

 

目前,WHO(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这次疫情正式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目前我国将它定为乙类传染病,同时它是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


如图,这个数据是截自百度的新冠肺炎实时大数据报告,大家可以看到我国今天确诊的病例是68,586例,比上一日增长了2009例,同时疑似病例有8228例,治愈的病例将近1万例,比之前有明显的增加,死亡的病例现在有1666例。(该数据截止2020年2月16)

 

湖北地区的确诊病例是56,249例,比前一日增长了大约是1843例,同时治愈病例是5623例,死亡病例是1596例。

 

大家可以看到湖北省的整体的病例占到全国病例数的80%以上,而武汉市的病例又占到整体的病例的50%以上,同时大部分的死亡病例出现在湖北地区。湖北地区的人民、武汉市周边地区的人民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这张折线图也是采自百度的实时大数据报告,红色的折线是确诊病例的趋势,在2月13号的时候有一个陡然增高的高峰,当天就增长了1万多例,之后又下降了。

 

面对这样的高峰大家不必恐慌,不是说病人一下子爆发式的增长,而是我们在湖北地区采取了临床诊断的标准,所以有大量的病人是临床确诊。


同时随着我们检测的试剂盒越来越多,更多的患者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因此有一些前面积压的患者得到了诊断。新增疑似病例的折线是很平缓的,大趋势是往下走的。

 

 二、关于新冠病毒


1.冠状病毒并不陌生

 

大家知道,冠状病毒是此次疫情的元凶,实际上它属于自然界常见的一类病毒。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是这个家族的一个成员。


冠状病毒是我们已知的所有RNA病毒里基因组最大最复杂的一类。

 

目前,微生物学的研究证实,这种病毒颗粒大概在60-140纳米,呈球形或者椭圆形。病毒外面有包膜,并存在像小刺一样的棘突,不同的冠状病毒的棘突形态存在明显差异。

 

目前我们认为冠状病毒只感染脊椎动物,包括人、鼠、猪、禽类等等这些,现在已知有7种冠状病毒可以感染人。


同时我们要知道其中引起过广泛关注的是2003年的非典(SARS),引发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冠状病毒,还有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这三种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

 

2.新冠和蝙蝠的关系

 

根据微生物学的溯源研究显示,新型的冠状病毒和来自中华菊头蝠的SARS样冠状病毒最为相似,它的核苷酸的同源性能够达到85%,与我们之前了解到的人类SARS病毒的核苷酸的同源性大概为78%,和之前的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的冠状病毒的同源性大概是在50%左右。

 

因此,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可能是中华菊头蝠,通过某种动物作为中间宿主传播到了人类引起疾病。

 

以早期的发病病例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显示,有66%的患者和华南海鲜市场是有接触、有关系的,有34%的患者跟海鲜市场没有明确的接触关系。

 

蝙蝠是自然界很常见的一种生物,但是大多数蝙蝠生活在亚热带的岩洞中或者丛林中,它怎么会来到我们的生活中间?

 

我们现在推测蝙蝠的某种冠状病毒,可能进入了某种半野生状态的哺乳动物体内进行繁殖、进化,简单来说就是野味。


本身是野生动物,但是被抓起来圈养了一段时间后出售到市场,在这些中间宿主体内的病毒经过突变重组之后,就传播到了人身上。

 

现在已经过了早期的阶段,目前的传染源主要是新型病冠状病毒的感染患者。

 

无论是新型冠状病毒的隐性感染者,还是处于潜伏期的患者,甚至处于恢复期的患者,都可能成为传染源。



这种传染性的特点,也就直接导致了防控作战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有很多潜伏感染者、隐性感染者,甚至好转回家的患者,无症状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传染源,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它是怎么传播的?

 

很多学者进行研究之后都发现,冠状病毒的受体可能和SARS病毒一样,以ACE2蛋白作为受体入侵人体。

 

病毒上面有一个像锚似的存在,把锚钩在正常的细胞的体表之后,病毒才可以攻击这个细胞。

 

SARS病毒的锚点是人体上皮细胞上的ACE2蛋白,而中东呼吸综合征的锚点是CD26蛋白。


现有的体外实验证实,新冠病毒可能也是ACE2蛋白,但是我们目前仍然不太清楚具体是什么。

 

现在已知的是新型冠状病毒在锚点的位置,它存在氨基酸的突变,这些突变是否会影响到我们说的锚点,仍然需要探索。

 


如左图,这是我们中科院病毒所分离出来的新冠病毒“武汉株02”,大家隐约可见上面有很多很小的棘突,有点像小王冠一样。

 

中间是香港大学学者采集到的图,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病毒在重新组装成功之后,就离开了宿主,去感染其他的宿主细胞。这样,人体的细胞就被感染了。

 

右边这幅图是我们国内学者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上的一幅图,大家可以看到支气管粘膜上皮中所有箭头指的都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是通过某种锚点靠到我们的细胞上,进而攻击正常的细胞。攻击完之后,在人体正常细胞内进行繁殖、重新组装,生成更多的新的病毒。然后突破这些细胞,跑到外面的环境里来,去感染更多的细胞。

 

 三、流行病特征


1.传播动力

 

在1月14日前,病人从发病到诊断的中位时间是14天,但随着我们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充分、检测手段越来越好,1月14日到22日这一周,时间就一下减少到了6天。


到了1月22号以后,我们只需要大约1天的时间就可以诊断这个患者。所以早期的诊断对于我们帮助患者是有很大价值的。

 


有报道说这个疾病的最长个例可以达到24天,但是总体的大数据显示平均潜伏期5.2天,中位值的潜伏期是3天。中位值是更接近于人们感知到的数据,但不管怎么样,最多是3~5天的潜伏期。

 

在早期阶段,它的流行加倍时间是7.4天,即每7.4天感染人数会增加一倍。平均连续间隔是7.5天,即从一个人传染到另一个人的平均时间是7.5天。

 

也就是说,一群人被感染一周之后,就会有两群人感染,再一周之后可能就会有更多的人感染。


这个指数级增长也是现在的疫情有如此强烈的蔓延趋势的原因之一,它的传染性是很强的。

 

最新的研究数据R0值已经修正为3.77,即一个患者可以平均感染3.77个人,再加上一周感染人数加倍增长,大家可以想象这是如何严重的一个疫情。

 

这件事既关系到武汉人民,关系到湖北人民,也关系到咱们生活中每一位朋友,要举全国之力来抗击疫情。

 

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新冠病毒有第4代传播的报道,提示我们这种病毒有持续人际传播的能力。


针对疫情,我也有一些自己的观点,当然,这些观点暂时还没有科学依据来论证。我认为,病毒传染的目的不是杀人,而是要繁衍生息下去。
从生物学上讲,它的致病力会越来越弱,但它的传染性可能会越来越强。
最终如果我们不能把它消灭的话,它有可能会变成一个和人体和平共处的病毒,就像我们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一样。虽然是细菌,但和我们人体是和平共处的,因此,大家也不用过于恐慌。


我们对病毒传染力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这个柱状图中蓝色的部分是和华南海鲜市场无关的病例,而粉色的部分是有关的病例。在最初,只有一例病例是和华南海鲜市场有关的,其它三例病例是没有关系的。

 

但是到了12月15日,在华南海鲜市场就开始出现了聚集性的发病,之后又有更多的病例出现,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与华南海鲜市场无关的病例。

 

2.传播阶段

 

从12月中旬,就发现了人群之中可能有密切传播的迹象。华南海鲜市场局部爆发之后,进入到了社区传播阶段,最后变成现在这个大范围传播的阶段,我们广袤的土地、美丽的国家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本次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现在已经有20余个国家和地区有了确诊的病人,因此这个疫情不是我们中国的事,而是全世界的事情。

 

但我们也要更加坚定信心,把这些病毒从版图上一点一点去掉。

 

 四、传播途径


传染病一定有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确诊的患者可能是传染源,那传播途径包括哪些呢?

 

1.主要传播途径

 

① 呼吸道飞沫传播

 

所谓飞沫,就是病毒通过患者的咳嗽、打喷嚏或者谈话产生飞沫,易感人群吸入之后导致感染。

 


打喷嚏会有很多小的飞沫喷射出来,这些飞沫的漂浮距离是有限的,大概是1米到1米半左右的。飞沫在空中干了之后就变成气溶胶,它的漂浮距离可能会更远一些。

 

你离患者越远,被感染上的几率肯定是越低的,它不可能一直飘浮在空中。所以我们人和人之间最好能保持一个充分的距离。


如果你的距离足够远,就可以避免这种呼吸道传播。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政府、医生都在宣传大家不要聚集,不要去人多密集场所的原因。

 

另外,在公共场所中一定要佩戴口罩,防止飞沫直接侵犯到口腔鼻腔里面来。

 

② 间接接触传播

 

病毒的飞沫沉积在了物品的表面上,比如桌子、门把手、手机等等,我们用手去摸这些物品,手上就会带有病毒。


如果你的手再去抠你的嘴,揉你的眼睛,抠你的鼻子,手就变为一个媒介把那些病毒带到了黏膜上面,接着会攻击你的细胞侵入人体。

 

所以我们要注意这种传播途径,因为有的时候很容易被忽视。

 

现有的研究在门把手、手机上都检测到了新型冠状病毒,但是大家也不用紧张,因为冠状病毒不可能永远存在在这些物体表面上,它是有存活时间的。

 

现在对具体存活时间说法不一,有的研究说它可能在我们穿的衣服上面,时间大概是在8个小时左右,在一些很光滑的物体表面,比如说不锈钢,玻璃上面有可能会超过24小时。

 

要想防止这种传播途径,一定要勤洗手。正规的洗手方式能够把手上的病毒尽可能多的冲掉。另外,建议大家拿一些含酒精的消毒片把随身物品擦拭干净。

 

3.可能的传播途径

 

① 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指的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所有固态或者液态的颗粒,自然界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气溶胶的环境,我们无时不刻不在接触气溶胶。

 

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传播。

 

听上去好可怕,其实大家不用恐慌。

 

首先我们要佩戴口罩,口罩可以充分的防止飞沫和气溶胶;
其次通风很重要,因为充分的通风会极大稀释环境中的气溶胶的密度,减少病毒的载量;
还要避免在密集场所里聚集,比如在电梯里面气溶胶的密度很大,但体育场里就很稀释了。


非医院的环境,通风良好的地方,病毒的气溶胶即便有密度也非常的低。

 

迄今为止,无论是国内还是世界卫生组织WHO,都没有确认气溶胶是新型冠状病毒的确定传播途径,它只是可能的传播途径。

 

② 粪-口传播

 

前段时间钟南山院士的团队发现在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到了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就知道了病毒可以在消化道内存在并复制。

 

也很好理解,因为飞沫既然能进入到气道,它同样可以进入你的食道,在食道黏膜上皮繁殖,最后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粪口途径不是说我吃了别人的大便了,但是某种情况下,我们的确有可能会接触到,特别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可能pp没有擦干净,痒痒挠一挠,手上就有了一点点小粑粑,可能又抹到了家里。

 

因此,洗手非常重要,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粪口途径大家也不用很担心,这个也是我们认为的可能传播途径。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我们如果进食了病毒污染的食物,能不能引起感染呢?”这点并不确定。
比如餐桌上有一盘食物,也许某个人不讲究,他打了个喷嚏喷洒到食物上,吃了会不会感染?对不起,目前我也不知道。


但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大家都要注意公共场所的礼仪。

 

③ 母婴垂直传播

 

现在有病例报道显示,确诊为NCP的母亲,新生儿出生30h后咽拭子病毒核酸阳性。非常不幸,但这就是我们观察到的现象。

 

这种现象到底是妈妈通过生产的过程直接传递给了宝宝,还是说宝宝生下来之后,由于飞沫传播等途径感染了这个病毒,我们也不知道,这仅仅是个案报道,大家也不用恐慌,我想后面会有更多的数据出来。

 

 五、易感人群


如果你想早日恢复到祥和的生活环境中,还像原先一样去吃火锅、去唱歌,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

 

现有的研究认为所有患者的中位年龄是47岁,大约将近3/4的患者是30岁到65岁,也就是说中年人比较容易得。女性大概占了41.9%,男同胞占到了更多的患病人数。

 

万幸的是孩子们感染的比较少,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大约只占了所有病例的0.9%,10岁以下的宝宝们只占到了0.35%。

 

有25.2%的患者具有基础疾病,重症患者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大约占到了38.2%,而没有基础疾病患者可能只是22.5%。

 

同患者近距离接触的次数越多,就越有感染风险。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白衣战士的牺牲。

 

你可能永远不会碰到一个确诊患者,但是医生每天都会接触很多。比如我现在管理着50个重症的患者,我要去查房的话,每天要把50个人接触一遍,所以我们接触的风险要远远高于非医务工作者。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悲壮的现实,根据官方数字,全国的医护人员已经确诊了1716例,占到总确认人数的3.8%,目前已经有6人不幸牺牲,占已故患者的0.4%。


前段时间,我们的英雄李文亮也不幸去世了。虽然我是医护人员,我不惧怕,因为我们知道为谁而战,但是我们也要向所有的战友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真的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替大家负重前行。

 

 六、这个疾病有哪些特征?


1.疾病的症状

 

87.9%的人会发烧,67.7%的人会咳嗽,44%的人感觉肌痛疲乏,有1/3左右的患者会有呼吸困难,有1/3左右的患者可能会有咳痰,还有少数的患者会有头痛、咳血、呕吐等。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没有特异性,所以仅通过症状是没有办法得到更多信息的。

 

我们总结了前期的病例发现,病人从出现症状到诊断大约需要一周的时间,而重症患者大概8天的时间就会出现呼吸困难,9天的时间就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0天的时间可能就要去ICU了。

 

很多病人第1周的症状还好,在第2周就突然加重。但是,少数不幸的患者会成为重症,而更多的患者是轻症,甚至没有症状的患者。

 

2.细胞变化

 

发病早期是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的减少,同时肝酶升高,肝功受损,有炎症指标,包括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的升高,但是降钙素原往往是正常的。


重症患者的D-二聚体会升高,分泌物中可以检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

 

① 白细胞的变化

 

 

在疾病的第9天以后,不幸去世的患者的白细胞开始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在两周的时间之内会变得非常高,而活下来的患者没有这种现象。

 

② 中性粒细胞的变化

 

 

中性粒细胞比值同样是如此,从疾病的第2周开始,不幸离世的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明显的升高,而幸存下来的患者没有这种现象。

 

③ 淋巴细胞的变化

 

 

不幸去世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的会更明显,而且也是在第2周开始出现一个急剧的下降。

 

因此我们知道血象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我们预测哪些患者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

 

④ D-二聚体值

 

D-二聚体值跟静脉系统血栓有很大的关系,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发现患者的D-二聚体值是有升高的。

 

 

⑤ 急性肾损伤

 

在发病13天以后,我们这些没有幸存下来的患者,他的肾功能出现了一个急剧的恶化,我们推测这可能与病毒的攻击、缺氧,还有休克本身的影响有关系。

 


3.影像检查

 

影像学的检查对于冠状病毒的诊断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湖北地区甚至作为一个临床诊断的标准。

 

我们发现,有76.4%的新冠病毒的感染的患者会有肺炎的表现,也就是说76.4%的病人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剩下的24%左右的患者只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是两个概念。


 

这张胸片,是一个早期的肺炎患者,大家可以看到红色框里有这种散在的斑片影。如果您不是学医的,您可能会比较茫然,看上去都一样。


但是我们学医的老师,特别是呼吸科的老师就会很清晰的看到,这个是有一些变化的。

 

 

CT是以组织的密度来显影的,越白的东西密度越高,白色的是骨头,黑色的是肺脏,因为肺脏里面含有空气,它的密度很低,显示为黑色。

 

肺脏上面出现了白色的高密度的病灶,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的一个表现。

 

 

这个也是一个早期表现,我们形容为磨玻璃,这也是病毒引起的一种间质性炎症的表现。

 

 

对于非学医的朋友,你可以把它想象为一片树叶上隐约看到的叶脉纹理,这是小的血管的影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磨玻璃背景下会有这种血管影像显示的增强,里面像树杈一样黑黑的是支气管。正常情况下这里在CT中是显示不出的来,但是由于它的病变,把支气管牵拉得更宽了,所以我们看到了。

 

这些都是冠状病毒肺炎早期的影像学表现。

 

 

这个患者有更大片的磨玻璃的改变,整个肺脏原本应该是黑的,现在变得像磨砂玻璃一样,其中有一部分变得更白,比磨砂玻璃的密度还要高,这也是早期的一种表现。

 

在放大的这张图里,这片磨玻璃背景下有像叶子上的脉络一样,白色的血管种状的脉络,这都是比较典型的病毒肺炎的表现。

 

现阶段不是所有的肺炎都是冠状病毒肺炎,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病毒性肺炎,它的影像学是有一定特征的。

 

② 进展期

 

病灶范围增大,出现了更多的实变,密度更高了,甚至可能会有更多发的病变出来。

 

 

白色的部分是病变区域,随着疾病的进展,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片白色的病变区域增多了,变得更密实了,像一块贴了膜的玻璃,而不是一块磨砂玻璃了。

 

 

随着疾病的进展,两天以后磨玻璃面积更大了,一周以后出现了更多的病变。

 

③ 重症期

 

 

这位不幸的患者整个双肺弥漫性的实变,可以清晰看到支气管分叉上的影像,这就是白肺的表现,这样的患者是非常危重的。

 

 

这张影像也可以清晰的看到,肺内的病变显著增多了,整个肺脏就像给玻璃贴上了膜,看不清楚了,这样会给呼吸功能带来极大的影响。

 

④ 恢复期

 

首次检查中,肺内有多发的病变,11天以后大部分的病变都好转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这些大片的阴影也吸收了,但是同时也新出现一些影像。另外双肺有索条影,也可以看到一些扭曲的支气管。

 

 

对于影像学的后续转归和进展,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去观察、去证实它,这就需要我们后续的探索了。

 

 七、诊断标准


总是有朋友问我:王大夫,你看看我这个到底是不是新冠肺炎,我现在觉都睡不着了。


1.湖北以外地区诊断标准,如下图

 

 

① 疑是病例

 

a.流行病学史

 

14天以内有武汉及周边地区,或者在其它有病例报告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有病例居住的社区指的是某人所住的小区里发现了确诊病人,他有流行病的接触史。

 

发病前14日内与新冠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史,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及周边地区的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这些人来自于疫区,虽然他没被诊断,但是他有这样的症状。

 

聚集性发病

 

b.临床表现

 

发烧、呼吸道症状、咳嗽等等,会有相关的肺炎影像表现,会有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下降。

 

只要满足一条流行病学史,同时满足两条临床表现,就是疑似病例,或者这个人没有流行病学接触史,但是他满足三条临床表现,也认为是一个疑似的病例。

 

② 确诊病例

 

在疑似病例的基础上,有病原学证据了,比如核酸检测阳性,或者基因组测序与新型冠状病毒病毒肺炎同源,就确诊了。

 

2.湖北地区诊断标准

 

① 疑似病例

 

湖北地区诊断标准和其它地区有所不同,主要在临床表现上去掉了影像学的特征。

 

如果湖北地区的人的影像有大片的磨玻璃,我们就认为它是一个临床诊断病例,哪怕他所居住的小区没有确诊患者,哪怕他没有核酸检测的阳性,我们可以认为是一个临床诊断病例,这也就是为什么前一段时间病例一下增高的原因。

 

② 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跟湖北省外地区是一样的,需要有核酸的病原学检测结果。

 

3.确认病人的分型

 

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普通型: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重型:符合以下任意一项呼吸窘迫,呼吸频率≥30次/分;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
危重型:符合以下任意一项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出现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危重症:23%-32%,ARDS:3.37%-15.9%,休克:1.0%进入ICU:5.0%,需要有创机械通气:2.18%,死亡:1.36%-4.3%


 八、治疗原则


1.疑似及确诊病例

 

要到有隔离条件、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去进行隔离治疗,对于疑似病人要有单人、单间的治疗,对于危重患者应该尽早的收入ICU。

 

2.一般治疗

 

对于普通患者来讲,到了医院里就是休息,充分的支持治疗,保证营养,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监测人的各种生命体征的指标和理化的指标,同时根据情况要给予不同程度的吸氧治疗。

 

3.药物治疗

 

① 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的方法

 

这是我们国家写到防治指南里的,再次强调,目前没有特效药。


现在我们临床有用a-干扰素雾化吸入,这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活性的细胞因子,简单的说它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去杀伤这些病毒。
临床还会用利巴韦林,这是一种核苷类的抗病毒药,它之前主要应用在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治疗过程中。


为什么我们说没有特效方法,我们的指南里还要提到这两个药,因为这两个药在此前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治疗中,我们发现它降低了患者14天的病死率,但是没有降低28天这种更远时间的病死率。

 

② 避免盲目应用抗菌药物

 

可能消炎药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药,只要有发烧,大家就要吃消炎药。消炎药一定要避免盲目使用,不要上来就吃头孢、吃阿莫西林。


消炎药只用于我们治疗和控制是继发的细菌或者真菌感染,或者在重症患者需要大量激素治疗时预防感染。

 

对于轻症患者原则上无需使用抗菌药,对于大多数患者我们不用消炎药。


而且我们观察到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细菌感染是比较少的,因此我们更要强调不要随随便便的去吃头孢,去吃阿莫西林,它是无效的,一定要在大夫的把握下正确用药。

 

③ 激素的作用尚无定论

 

激素一直是探讨的热点,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上来讲,激素按理讲应该有用。


但对于医学界、对于SARS、对于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研究显示,激素很遗憾,没有改善这些疾病的病死率。

 

甚至增加了这些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入住ICU的风险,延迟了我们机体内病毒核酸的清除,对于H1N1流感这种病毒,激素可能还会增加病死率。

 

对于什么样情况我们会用激素,我们国家的指南是非常谨慎的。根据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影像学的进展情况,可以短期内使用激素治疗。

 

我们也要知道激素对于某些疾病它其实是有用的,比如合并感染性休克的病人,合并有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患者,这些激素可能是获益的。


所以说激素现在还没有定论,我们要按照指南,根据病人的情况,因人而异,由大夫去把握。

 

4.呼吸支持

 

没有特效药怎么办?支持治疗变得尤为重要,这是我们治疗的根基。

 

① 吸氧

 

所有出现缺氧的患者,肺脏受到明显的侵犯,甚至肺脏就像玻璃一样度成一层膜,影响了我们的呼吸,因此吸氧是很重要的,它可以缓解我们的低氧。


 


图片中是一个指尖的血样饱和度监测仪,这个不要多少钱,很多朋友这段时间都自己买了,每天在家测。

 

② 经鼻高流量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

如果说普通的鼻导管吸氧,或者我们的面罩吸氧不能解决,我们就需要更高级别的吸氧治疗——无创呼吸机或经鼻高流量氧疗装置。

 

③ 有创机械通气

 

经过机械的氧气支持之后,如果1~2个小时之内仍然没有缓解,我们就要考虑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了。大约有5%的患者可能会需要这些操作。

 

④ 挽救治疗

 

对于非常危重的患者,我们插管了也救不过来,可以进行挽救性的治疗,比如说肺复张。

 

短期内给予一个很高的气道压,把没有张开的萎陷的肺泡给它吹开,同时给予俯卧位通气,让病人趴过来使肺底的肺泡可以得到一个充分的充气。

 

如果24个小时后仍然没有改善低氧,我们要考虑给予体外膜氧合了。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把病人的血引出来,在体外用机器肺氧合,把它变成了一个富含氧气的动脉血,再给病人输注回去,这样病人就不用依赖我们的肺脏。

 

5.出院标准

 

体温恢复三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间隔一天的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就可以回家了。

 

我个人也有一个建议:如果说您身边有康复出院的患者,请提醒他出院之后还是要在家隔离一周左右,会比较安全。因为现有研究证实,恢复期的患者也可能会有传染性。

 

 九、防护原则


医疗防护其实是分级别的。

 

1.一级防护

 

穿着隔离衣,带着工作帽,戴着口罩就可以了,必要的话我们可以戴手套去工作,另外要严格执行洗手和消毒的制度。

 

2.二级防护

 

也是我现在所处的工作环境,在隔离病房里面我需要穿防护服,穿鞋套、隔离衣,必须戴手套、护目镜。

 

在隔离病房要清晰、正确地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业务人员一定要进行培训,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如果你不会这一点,是不允许进入隔离病房的。

 

我们北京医疗队来到当地的第1天就在集中进行这样的培训,尽管大家之前都熟知了,但是我们在实战环境下还要再次演习。

 

左图是我穿上防护服的工作照片,但是没进隔离病房,所以我暂时没有戴护目镜。


中间是当时进行实操演练,我们互相演示,确保战友们都能很正确地把这身银盔银甲穿上。

 


右图是我和我们武汉协和医院当地的战友一起工作的照片。

 

3.三级防护

 

我们在开放气道操作的时候,比如说我们给病人吸痰,给他取咽拭子,给他做气管镜、气管插管救患者,气管开放可能会喷洒出大量的飞沫在身上的时候,我们就要用面屏或者全面型的呼吸防护器,看起来像太空人一样。


 


这个也是我们工作场景的照片,所以我们的防护是有不同的。

 

要有一个充分的健康的意识,要知道什么干净,什么不干净。

 

要确保居室开窗通风,我相信大家这段时间都已经在家里憋得不行了,很多人调侃全国人民一起坐月子。


尽管话不好听,但是您宅在家里是对疫情的最大的一个支持,同时你也要注意开窗通风,不能让空气不流通。

 

少去人多密集的场所,这会儿您就不要去打牌了,不要去吃吃喝喝,尽量也不要去K歌了。

 

另外我们要注意咳嗽礼仪,还有一个反复强调的不要再吃野生动物了。它们不是用来吃的,是用来和我们一起和平共处、和谐相处的。

 

5.在公共场所要戴口罩

 

现在口罩是一个很紧俏的物资,很多人已经开始拿口罩去炫富了,但是口罩一定要合理使用,特别是现在这种非常时期,一定不能浪费口罩。

 


一次性的医用口罩是我们可以在日常的环境中去带的,医用外科口罩适合那些疑似患者,或者在公共环境下工作的人员,比如司机师傅、环卫工人或服务人员,他必须要为大家服务,需要带一个外科口罩。

 

在高度密集的场所,我们可以带有呼吸阀的防护口罩,这种口罩更多的是防雾霾,但是它也要比前面的口罩要更好一点。

 

还有一种不带呼吸阀的日常防护口罩,我们所谓说的近似于N95的口罩,如果在人员相对密集的环境里面,比如在医院等的环境里面,这种可能会更合适。

 

最后是我们的医用防护口罩,比如大家熟知的N95,它适用于我们的隔离病房、发热门诊、病毒实验室的所有一线人员。

 

据我所知,很多的城市为了支持医护人员抗击疫情,都已经把N95的口罩专门配发给医护人员,其他人是不建议佩戴N95的。

 

我们说合理使用,避免浪费,大家要掌握一个正确的口罩的使用方法。

 

戴口罩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把口罩的橡皮筋挂在耳朵上或者套在脑后,然后把它口罩完全遮盖住我们的口鼻和下巴。

 

另外,口罩上面都会有一个金属的鼻夹,要把它夹紧,让口罩紧紧贴合面部皮肤,不会产生漏气。

 

6.洗手

 

洗手如何强调都不过分,特别是当下。


 


餐前餐后,便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如果你实在想揉眼睛,对不起,先洗手,想抠鼻子,先洗手。


去医院看病或者看望别人都要洗手,你外出购购物归来,还是要洗手。如果你不得不处理你的汪星人或者喵星人的粑粑,你要也洗手。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洗手的场景。


 


7.咳嗽礼仪

 

打喷嚏、咳嗽的时候,尽量用纸巾遮挡口鼻,然后彻底清洁双手。如果你一时找不到纸巾,拿你的肘部遮挡。

 

为什么不用手?因为你的手飞沫污染后,一旦在摸到别的地方,你就把病毒传播出去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用肘部。

 

8.居家消毒

 

一般来讲,搞卫生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拿酒精或者拿84擦一遍。只要我们开窗通风,做好日常的清洁卫生,及时处理垃圾就没问题了。

 

当你面临直接的传染病威胁的时候,比如社区或者家人有感染,我们可能就需要进行预防性的消毒。


这里我提示大家:配置消毒液或使用的时候,一定戴口罩,避免刺激性的气味刺激到你,有些患者会诱发鼻炎,甚至哮喘,反而会添问题。

 

最后,感谢各位网友关注并支持抗疫全民战争,也希望各位网友能够客观理性的看待这场疫情,坚信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笔记侠好文推荐:


疫情逐渐平稳,4大举措迎接复苏

提升用户体验,有一点很关键

人性善恶,决定科技善恶



嘿,你在看吗?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